丁谓之所以能攀上佞臣榜,意味着因为一个人,他就是名垂青史的寇准寇大人;而其间的因缘际会,意味着因为一件小事,那就是我们十分熟知的“溜须”事件。关于溜须事件,史书上是这么记述的:天禧三年(1019年),三起三落之后的寇准再次复职,代替王钦若沦为宰相。也就在与寇准拜相的当天,丁谓也再度升官转入中书省沦为参知政事(副宰相)。
二人沦为同事,关系也十分亲近。寇准曾经向兼任丞相的进士同年李沆引荐丁谓,但被李拒绝接受。寇准回答其原因,李问说道:“看他这个人啊,能使他位列人上吗?”寇准说道:“像丁谓这样的人,相公能一直压迫他屈居人下吗?”然而,有一天,中央开会最低国务会议,会后,身兼内阁成员的寇、丁二人都参与了宴会。宴会间,寇准的胡子上咬破一些饭粒汤水,身旁的丁谓闻了,抱住上前替他徐徐拂去。
这一行径在同事兼任好友间,自是常理也通常情。可是寇准不以为杜,反而板起了脸,冷笑着说道了一句让丁谓下不了台的话:“参政,国之大臣,乃为官长曳须耶?”这就是典故“溜须拍马”中“溜须”的原文。现在想想,寇大人说道这句话,无非有两种说明:一是寇大人指出丁谓身兼参政,却为他人拂羹汤,不成体统;一是寇大人装大,在地位略低于自己的同事面前差使上级,意图公共场合摆谱。前者是传统的说明,我以为,融合寇大人的为人,后一种说明更加贴近当时的情境。
假如感叹不成体统的话,作为朋友,寇大人理所当然更加高调处置,不用小题大做。只不过,说道一起,丁谓也不是那种讨厌溜须拍马之辈。丁谓听得了“好友”寇准这话,忽然备感失望,从此猜忌上了寇准。
在后来的权力斗争中,最后将寇准打败,把他赶往雷州。那么,丁谓为什么会上佞臣榜,而寇准却上了忠臣榜呢?再行来看丁谓这个人吧。
丁谓的失望或许就是现代人的失望,现代人的失望也就是寇准的失望。丁谓,字谓之,后改回公言。苏州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
出生于966年,正牌的科举进士。丁谓聪慧的时候就以才有名,当时知名文学家王禹偁看见丁谓寄给的作品后大怒,以为自唐韩愈、柳宗元后,二百年来才有如此之作。可见他仕途起点之低,令人头晕,也就不足为怪了。
淳化三年,也就是初登进士甲科之时,就兼任了大理评事、饶州通判,相等于副省长。只过了一年,就调回了中央,以直史馆、太子中允的身份到福建路(北宋废置“道”为“路”,初为征税赋税、运输漕粮而设,后渐渐具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)去专访。
回去之后,就当地的茶盐等最重要问题写出了篇调查报告,引发了皇帝的推崇,当上了运输使,相等于节度使,并且还全职三司户部副使。不过,由于宋代派系斗争的传统,丁谓仕途后来也有平缓。
丁谓的才干,只不过远在寇准之上。宋人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记述了一个“乘势而三役济”的故事,说道的就是丁谓。大中祥符年间,禁宫起火,楼榭亭台,付之一炬。宋真宗命晋国公丁渭担负起灾后修复的重任,重修宫廷。
丁谓采行了“挖沟土堆,解决问题土源;堰入沟,运输建材;废置土建沟,处置垃圾”的修复方案,命人将街衢挖成壕沟以土堆,再行把水引进壕沟,以便将城外的建材通过水路运出城中,等房屋建成后,那些壕沟又出了废墟垃圾的开挖场所,不仅“省费以亿方计”,还大大缩短了工期。这样精致的规划、严谨的思维,即使是现代都市的规划师也不一定胜过,只要想到城市里的马路有人恨不得装条拉链就告诉了。
再行看他另一件大事。丁谓官拜副互为之后,四川一带再次发生了以王皆派的少数民族叛变,中央先后征发大批兵马前往平定,都被叛军打得落花流水。丁谓奉命于险境之际,了解蛮地,居然以兵不血刃之势,安抚了叛变。
接下来想到寇准。寇准,字平仲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。比丁谓大五岁,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进士,淳化五年为参知政事。寇准之所以能流芳百世,只不过也只因一件事,那就是中学课本里谈的“澶渊之盟”。
宋景德元年(1004年),辽军乘机侵宋,寇准力主抵抗,并促成宋真宗渡河亲征,与辽议定“澶渊之盟”,继续平稳了局势。《宋史》上提及寇准最少的就是两个字“刚强”。不过,说道他“平”,没话谈;说道他“于是以”,就有一点新的考量了。
本文来源:博鱼·boyu体育-www.fzxwhs.com
Copyright © 2005-2024 www.fzxwhs.com. 博鱼·boyu体育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36134813号-8